2020,武汉记忆
那个春节太特殊了,微博和朋友圈里一边是关于春晚的热情讨论和各种尬编的段子;一边是武汉医院物资告急、医务人员压力过大痛哭;一边是解放军医生驰援武汉、新“小汤山”工地彻夜赶工、一线医生吃方便面蛋黄派做年夜饭。手机里一会各种APP推送“红包雨来临”,一会新闻推送又新增了几例确诊,又有哪个省启动一级响应。再过十几年、几十年回望,那个除夕一定会载入史册,而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惟愿国泰民安。
武汉疫情告急,84岁的钟南山院士连夜乘高铁赶往武汉,只能在餐车休息。
抗击非典的小汤山团队连夜请战——
武汉的第一批增援来自解放军,当时大家都说:解放军一来,我们就放心了。
还记得患有渐冻症依然冲在防疫第一线的张定宇院长吗?
全国各地驰援湖北——
汶川籍护士两度请战赴鄂,一句“我是汶川人”让人泪目:
除夕夜武汉“小汤山”项目连夜赶工,工人们的年夜饭:
然而有人偷偷离开,引发广泛批判。
这场疫情,让许多人都没能见到亲人的最后一面。
疫情初期,科技部下发了《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技攻关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提出:“各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要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疫情防控中,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
“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这话可以说挺直白挺重的了。有些投机分子借疫情倒买倒卖物资,赚到了一笔;一些科研人员,也希望拿到第一手疫情数据发重要期刊论文,这二者没有什么不同,知识高低跟道德水平是不相干的两码事。
北大教授饶毅主编的《知识分子》采访了UCLA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流行病学资深终身教授张作风,作为业界泰斗的张教授同样指责了有些科研同行把论文看得比人民健康更重要:
留守在武汉的一位快递小哥的微博,真诚的言语打动了千千万万网友:
基层干部同样很辛苦。
红十字会分配物资问题引发争议。